弘扬传统文化 乐享中秋欢乐
又是一年中秋至,月圆人团圆。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到来之际,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上元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队会】
9月14日上午,上元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队会活动。队会课上,中队辅导员通过播放影片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以及讲解赏月、祭月、吃月饼等的中秋节习俗。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激发出同学们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浓厚兴趣。
(各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队会活动)
【中秋习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我国饮用桂花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屈原《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花香中喝上一杯桂花蜜酒,欣赏月色,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
【上元舞火龙活动】
中秋舞火龙是南庄镇上元村最富盛名的民俗活动,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两天,上元村村民便会请来全村手艺最好的老人用水浮莲、野芋头茎等扎制火龙。到了晚上,整条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香火,一舞动便成了火龙。全村男女老少走上街头,穿街过巷,热闹非凡。据说龙象征祥瑞,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所以舞火龙可以祈求平安、风调雨顺、趋吉避凶、实现丰收,因此舞火龙也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今年的舞火龙活动,上元小学派出了仪仗队、舞龙队和醒狮队师生约数十人参与其中。上元小学仪仗队走在队伍前列,紧随其后的便是舞动的火龙。在路径牌的指引下,村民挥舞着三支大旗,为火龙的出场营造英姿飒爽的气势。火龙身后,就是上元小学训练有素的舞龙队和醒狮队。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龙腾虎跃,神采飞扬的热闹景象。人们都在用独特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活动开始前,上元小学老师和学生在认真准备)
(上元小学仪仗队走在队伍前列)
(上元小学训练有素的舞龙队和醒狮队)
(幕后花絮)
【“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感想】
从中秋主题队会到舞火龙活动,同学们都紧密参与其中,同学们也利用假期间隙,把自己对本次中秋活动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撰写下来,为自己的中秋假期留下深刻的印记。
(同学们也利用假期间隙,把自己对本次中秋活动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撰写下来)
月满中秋,学生们走进的不仅仅是中秋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孕育华夏九州,滋养中华儿女,我们永生铭记,历代传承!
撰稿:冯学谦
审核:劳韵岚、梁永玲、张菊英、曹敏贞
编辑:林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