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kt18584《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小课题结题报告

来源: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上元小学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转发至 

《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小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上元小学 曹敏贞  

成员: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溶洲小学曹婉雯

【简介部分】

一、标题:《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

二、序言: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上元小学曹敏贞的《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于201710月申报禅城区2017年度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课题于20184月立项,课题编号xwkt18584。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学科分类:小学语文,课题主持人:曹敏贞,成员:曹婉雯。本课题研究在禅城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及专家的引领下,在上元小学和溶洲小学领导与语文科组等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经过一年左右的研究开展和方法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现报告如下:

【主体部分】

一、小课题研究的背景

2017年下半年,本人新接手的一个六年级的班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都不错,但是阅读能力相对较弱,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云亦云”的一种现象,缺乏令人惊喜的个性化的体会和感受。这种答案似乎缺少了灵性,缺少了想象力,也缺少了一点思维的个性。曹婉雯老师新接手一个一年级的班级,学生比较活跃,但是安静下来认真思考的时间并不多,不怎么会思考,常常答非所问,不知所谓。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我陷入了思考:人之初,本来是充满个性与想象力的,为什么经过系统的几年的学校教育之后,人的思维却变得这样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了呢?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孩子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也许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缺少的并不是学生的个性思维,而是缺乏给学生创造展示个性思维的条件和机会,导致学生不用思考、不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怎样努力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何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成了我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思维可视化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首先提出,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从国内外思维可视化相关的研究现状来看,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对拓宽学生思维有一定推进作用。因此,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开展了《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利用可视化工具的使用的研究,探索出一系列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互点互拨、互帮互助,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享互相探索的快乐,共享对生活的感悟。

2.通过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拓展低年级学生思维的方法,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3.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研究内容:

1.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研究拓宽学生思维的方法。

2.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让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

3.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优化学习方法等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班与对比班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2.案例研究法。对班级中学习小团体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课例研究法。利用课堂教学了解学生思维发展,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四、研究落实过程

为了使课题顺利开展,我与课题成员共同讨论,确定了小课题研究基本思路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711-20181月):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前测。

2.第二阶段:(20184-20191月)设定对比班和实验班,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观察其思维能力的变化的差异。

3.第三阶段(20192-5月):及时进行案例和课例的对比分析,测量研究实施效果。开展研究的这一年多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从“思维前测——开展实验——观察分析——研究小结”这四个步骤开展了研究,具体措施与做法如下:

(一)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学生思维前测。

首先,我们制作了两份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对六年级还有一年级两个班级提出了几个问题来了解学生阅读思维情况。

经过统计,54.5%左右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表现一般。39%左右的学生思维能力一般。50%左右的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有困难。

根据家长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一年级这个班中,一般以上的孩子的上课表现都不太积极,不能完成表达自己的意思,小组讨论时,比较沉默,不知道应该讲什么。在家的学习情况,有60%以上要父母指导才能完成作业。整体评价,发现孩子学习上最大的困难时懒惰不想动脑或不懂用什么方法思考。

(二)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思维

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之后,我们分别设定了对比班和实验班,尝试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观察其思维能力的变化的差异。主要做法:

1. 充分发挥电脑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班级电脑平台,开展思维的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我们充分发挥电脑班级电脑平台,发挥网路传递信息的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思维的训练。

直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课本知识,增强认识能力.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低年级的教学中,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与记忆能力,同时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利用网络上的动画视频作为教学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认真观察后思考,把自己发现的东西讲出来,然后创设一些情景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学生有了直观的影像,上课的专注度以及表现大胆积极很多,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能力得到了提升。

2)利用电子书包,增强学生的兴趣。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利用学校电教室配备的电子书包设备,适当地加以运用。我们会把图片或一些文字发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去动手,去思考。并把他们提交上来的答案展示在大屏幕上,让他们上台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后,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思维力得到了培养。

3)使用IRS系统,让学生的脑子都动起来。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还尝试使用IRS系统。我们在课件上设定一些题目,让学生通过IRS系统做出反馈,大大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渠道使用可视化工具,多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利用思维导图,以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培养学生思维。

可视化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传播和创新的教学手段。很多新型可视化技术开始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可视化方式的支持,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凸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借助可视化工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电子书包、Hi teachIRs反馈系统、思维导图等创新学生课堂,指导学生开展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训练,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使到课堂气氛活跃,效率提高。

例如:我们在教学多幅图看图说话时,小猴子不小心把皮球扔到了河里,小猴子想到什么方法把皮球捞上来呢?我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思维导图,把学生想到的办法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又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看图说话课文时,设计了一道拓展题,让学生思考乌鸦还可以有什么办法喝着水呢?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了碰撞,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发展了思维。

2)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是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对于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积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提升自身微课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尝试用微课进行学习前置,有时候作为课后的复习,希望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3.借助“一起阅读平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思维。

为了拓宽学生思维,我们还利用学校近年开展的《基于“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策略及指导模式研究》一个省级课题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思维。课题是依托“一起阅读平台”去记录与评价师生阅读教学与活动,引入“文学圈”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互用、互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一步促进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的一个项目,为“十三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

借助“一起阅读平台”的便利,结合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的主题,在平台上向学生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发布阅读计划,设计和阅读有关的有奖竞答,学生利用平台评价书籍、进行读后感等创新分享,还可以利用平台进行阅读攻关游戏,获取香蕉奖励。通过答应积分、赢取奖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之间相互自主推荐相关书籍,然后在线上相互交流。学生在线上、线下两者的学习有效结合,学以致用,加上教师、家长的线上线下的监督、引导和评价,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流平台,建立微信群、qq群为孩子的阅读展示创设一个条件,让学生爱上读书,乐于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项爱好。现在,学生对于阅读乐此不疲,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很多的成绩。

(三)加强培训,不断学习

不断学习是我们课题研究成员不停进步的关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制定计划,一起制定目标,一起研究课例,并及时总结反思。抓住每一个机会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参加禅城区组织举办的培训,认真听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左右的实验,感觉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以前浓厚了。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互点互拨、互帮互助,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享互相探索的快乐,共享对生活的感悟。

我和组员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曹敏贞的“快乐教学,启迪智慧——谈小组合作下的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在佛山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示范暨小学语文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交流,效果良好。《启迪思维,培养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能力》一文在2018广东省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论文刊登在《新课程》。《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中二等奖。2018奶奶1月份曹敏贞在“曾中文名师工作室名师对对碰教学研讨活动”上的《清明》,在禅城区微信公众号直播,并得到禅城区教师指导室黄韶斌老师和曾中文首席名师的高度评价。微课(花钟——第一自然段阅读教学》获佛山市中小学与中职学校微课征集评比二等奖。曹婉雯上的一年级《小小的船》《在操场上》公开课运用了电子书包、Hi teachIRs反馈系统、思维导图等先进教学手段,使到课堂气氛活跃,效率提高。

六、结论与思考

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品尝着“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研究所带来的快乐,一年来收获着、探讨着,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思考:

1.由于本学期交流轮岗,本人调到上元小学任教五年级,由于学生的改变,对于开展研究、进行案例和课例研究、对比分析、测量研究实施效果带来了一些阻力。但是我们仍然继续努力,开展研究。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家庭并不很支持网络学习,担心孩子分心,如果让家长认识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可操作性和作用,如果让我们的研究更有成效,成了我们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1.禅城区教育教学小(微)课题研究立项申报表-docx.docx

2.禅城区教育教学小(微)课题《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拓宽学生思维》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docx -.docx

4.小(微)课题自评报告与结题验收意见表-.docx

6.研究成果(证书).docx

7.新闻:吟诵进课堂,助力古诗词教学——上元小学与南庄中心小学开展名师工作室对对碰教学研讨活动(已编辑).docx

1.六年级小课题学生调查问卷调查1.docx

2.一年级学生家长学习情况问卷调查2.docx

4.思维导图学生作品合集.docx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曹敏贞)简稿(直播).docx

交流材料:快乐教学,启迪智慧——谈小组合作下的智慧课堂教学研究-佛山市交流材料(曹敏贞).docx

教学设计:《操场上》一年级.docx

教学设计:《荷叶圆圆》一年级.docx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曹敏贞)【省二等奖】.doc

论文: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docx

论文《启迪思维,培养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能力》曹敏贞(省二等奖)).doc

《小小的船》青年教师 智慧课堂公开课小结.docx

小小的船(课件).pptx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新2).doc